(一)、亦作“ 缉拏 ”。搜捕。
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销差》:“凡事非重大,亦非上件,若原告逃逸者,宜径註销,不必缉拿,致票久留原差之手。” 清 袁枚 《新齐谐·城隍神酗酒》:“神大怒曰:‘阴司大例,凡阳间公文到来,所拏之人,我阴司协同缉拏。’” 吴玉章 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八:“而 清 朝反动政府,也对他严加迫害,在他的名字 孙文 的‘文’字旁边加上三点水,改作‘孙汶’,把他当作海寇来缉拿。”
缉拿是汉语词汇,拼音jī ná,出自 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销差》。
缉(緝) jī(ㄐ一)
(一)、把麻析成缕连接起来:缉麻。
(二)、搜捕,捉拿:缉访。缉私。缉捕。通缉。侦缉。
(三)、古同“辑”,收集。
拿 ná(ㄋㄚˊ)
(一)、用手取,握在手里:拿笔。拿枪。
(二)、掌握,把握:拿主意。拿权。拿手。
(三)、挟( xié )制:拿捏(故意刁难人,要挟人)。拿大(自以为比别人强,看不起人,摆架子)。
(四)、侵蚀,侵害:让药水拿白了。
(五)、逮捕,捉:拿获。擒拿。拿问。
(六)、攻下,占领:一定要把敌人的碉堡拿下来。
(七)、介绍,引出对象,相当于“把”:我拿你当亲人看待。
(八)、介词,引出所凭借的工具、材料、方法等,相当于“用”:拿笔来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