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: 

驻京办事处

驻京办事处读音发音

词语:驻京办事处

词语解释:

驻京办(In Peking office ;BJO)是经过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批准,由它下面的驻京办事处管理司直接负责管理的这么一个机构。驻京办涵盖省、直辖市、自治区以及特区的驻京机构,而所谓特区,并非传统意义上深圳等经济特区,而是经过特别批准的地区。详细解释 简介 当时600多家驻京机构里,只有3个县级市,这3家,是特批的。除了特区,还有两个特殊的,一个是一汽,一个是东风,这是两个汽车企业。除此之外,其他都是省、直辖市以及副省以上城市,比如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。 政府派出机构不止有驻京办,一般来说,看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,有驻上海的驻沪办,驻深圳的驻深办,根据所要联络的范围不同,驻京办的编制也有不同。 历史 驻京办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封建王朝的同乡会和会馆。早期的会馆虽然种类繁多,但多是为了维系、团结、和睦同乡、同宗、同行业的关系,具有地缘、血缘、业缘因系。由于无论是官民、绅商,在会馆中均可不受任何拘束,相互交往,会馆渐渐成为政治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,近代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都与会馆有关。当时,京城的会馆、同乡会的功能主要是沟通家乡与京师之间的联系,接待来京出差的地方官员及进京赶考的家乡学子,维护家乡人民在京的合法权益等。 新中国成立之初,中央与各省之间需要形成一种密切的联络机制,商讨建设立项,审批计划调拨物资的事宜,而当时的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,地方党政领导又不能天天在北京待命,为了保持与中央的随时联络,需要一个派驻北京的办事机构,负责文件传送,沟通上下。1949年,新中国第一个驻京办——内蒙古驻京办就是带着这种使命设立的。 同时,当时中国刚刚解放,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,而具有民间团体性质的会馆,有些成为敌特势力潜伏的场所。1950年代后期,很多会馆的财产都遭到了没收或收购充公,取而代之的是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和地市县驻京联络处。一份历史资料显示,1958年至1959年之间共有28个驻京办事处相继成立,且全是省一级的驻京机构。 然而,驻京办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,文革期间,这些机构全部被撤散。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,国务院恢复了各省市自治区办事处,并增设了计划单列市、大型国营工矿企业、建设兵团办事处及地市县联络处。20世纪80年代以后,驻京办的数量迅速增长,驻京办渐渐进入了繁荣期。 “80年代末期,各省市纷纷设立驻京办有深刻

词语分字解释:

  • (zhù)

    驻(駐) zhù(ㄓㄨˋ)

    (一)、停留在一个地方:驻足。驻颜(让颜貌停留,不使衰老)。

    (二)、部队或外勤工作人员住在执行职务的地方;部门、单位派出的机构在某地:驻扎。驻守。驻防。驻外使节。

  • (jīng)

    jīng(ㄐ一ㄥ)

    (一)、国都(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):京城。京都。京华(因京都是文物、人才汇集的地方,所以称京都为“京华”)。京畿(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)。京剧。京师(首都的旧称)。京绣。京菜。

    (二)、大。

    (三)、古代数名,指一千万,亦指一亿兆。

    (四)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:京族。

    (五)、姓。

  • (bàn)

    办(辦) bàn(ㄅㄢˋ)

    (一)、处理:办公。办事。办理。

    (二)、处分:惩办。法办。首恶必办。

    (三)、置备:办置。办货。

    (四)、创设:创办。兴( xīng )办。

  • (shì)

    shì(ㄕˋ)

    (一)、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:事情。事件。事业。

    (二)、变故:事故(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,如工作中的死伤等)。事端。

    (三)、职业:谋事(指找职业)。

    (四)、关系和责任:你走吧,没你的事了。

    (五)、办法:光着急也不是事儿,还得另找出路。

    (六)、做,治:不事生产。无所事事。

    (七)、服侍:事父母。

  • (chǔ chù)

    处(處) chǔ(ㄔㄨˇ)

    (一)、居住:穴居野处。

    (二)、存在,置身:设身处地。处心积虑。处世。

    (三)、跟别人一起生活,交往:融洽相处。

    (四)、决定,决断:处理。

    (五)、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:处罚。处决。

    (六)、止,隐退:处暑。

更多

多字词

友情链接:文章网站地图
©2023 工具猴  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