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: 

北京外国语大学

běi jīng wài guó yǔ dà xué

北京外国语大学读音发音

词语:北京外国语大学 ( 📢

包含汉字:北 、京 、外 、国 、语 、大 、学

首字母:B

词语解释:

中国的高等外国语学校。校址在北京。创办于1941年,当时为延安抗大三分校,1944年改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。建国后发展为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语学院。1959年两校合并为北京外国语学院。1994年改现名。设有英、俄、拉丁、德、日等三十一种外语课程。

词语分字解释:

  • (běi bèi)

    běi(ㄅㄟˇ)

    (一)、方向,早晨面对太阳,左手的一边,与“南”相对:北方。北辰(古书指北极星)。北上(古代以北为上,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,与“南下”相对)。北极星(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,人常靠它辨别方向)。北国(指中国北部)。

    (二)、打了败仗往回逃:败北。

  • (jīng)

    jīng(ㄐ一ㄥ)

    (一)、国都(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):京城。京都。京华(因京都是文物、人才汇集的地方,所以称京都为“京华”)。京畿(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)。京剧。京师(首都的旧称)。京绣。京菜。

    (二)、大。

    (三)、古代数名,指一千万,亦指一亿兆。

    (四)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:京族。

    (五)、姓。

  • (wài)

    wài(ㄨㄞˋ)

    (一)、与“内”、“里”相对:外边。外因。里应( yìng )外合。外行( háng )。

    (二)、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外国。外路(同“外地”)。外族。外省。外星人。

    (三)、指“外国”:外域。外宾。外商。

    (四)、称母亲、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:外公。外婆。外甥。

    (五)、称岳父母:外父。外姑(岳母)。

    (六)、称丈夫:外子(亦指非婚生之子)。

    (七)、关系疏远的:外人。

    (八)、对正式的而言,指非正式的:外号(绰号)。外史(指正史以外的野史、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)。外传( zhuàn )。

    (九)、传统戏剧角色名:外旦。外末。外净。

  • (guó)

    国(國) guó(ㄍㄨㄛˊ)

    (一)、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政体(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):国家。国土。国体(a.国家的性质;b.国家的体面)。国号。国度(指国家)。国策。国情。国法。国力。国防。国威。国宝(a.国家的宝物;b.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)。国格。国魂。国是(国家大计,如“共商国国”)。

    (二)、特指中国的:国产。国货。国粹。国乐( yuè ㄩㄝˋ )。国药。

    (三)、姓。

  • (yǔ yù)

    语(語) yǔ(ㄩˇ)

    (一)、话:语言。汉语。英语。语录。语汇。语重心长。

    (二)、指“谚语”或“古语”:语云: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。

    (三)、代替语言的动作:手语。旗语。

    (四)、说:细语。低语。

  • (dà dài tài)

    dà(ㄉㄚˋ)

    (一)、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

    (二)、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

    (三)、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

    (四)、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

    (五)、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

    (六)、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

    (七)、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

    (八)、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
    (九)、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

  • (xué)

    学(學) xué(ㄒㄩㄝˊ)

    (一)、效法,钻研知识,获得知识,读书:学生。学徒。学习。学业。学友。学者。学阀。学制。学历。学步邯郸(讥讽人只知模仿,不善于学而无成就,亦作“邯郸学步”)。

    (二)、传授知识的地方:学校(简称“学”或“校”)。学院。学府。中学。大学。上学。

    (三)、掌握的知识:学问(简称“学”)。学术(一切学问的总称)。学位。学士(a.学位名,大学毕业生;b.古代官名)。才学。治学。学识。博学多才。

    (四)、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:学说。哲学。数学。小学(a.古代指文学、音韵、训诂学;b.现指初等学校)。

更多

多字词

友情链接:文章网站地图
©2023 工具猴  版权所有